发布时间:2025-11-02
2025年11月1日,由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承办,湖北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及《科技进步与对策》青年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创新网络研究研讨会(海韵会议2025)在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智变·网变:AI重塑下的创新网络新范式”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对创新网络带来的根本性变革,吸引全国20余所高校创新网络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参与。
会议由李律成副教授现场主持,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彭华涛教授和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喻登科教授致辞,对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了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网络研究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会议采取闭门研讨模式,通过六场主题报告和多轮深度讨论,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

在上午的议程中,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马荣康副教授以“从工具到主体:AI驱动下创新网络研究贡献实现路径思考”为题,系统阐述了AI技术从辅助工具向创新主体的转变趋势。他深入探讨了AI技术对管理理论的挑战与变革,分析了AI与创新网络的变与不变,为AI驱动的创新网络研究指明了方向。

四川大学商学院王涛教授在“核心企业视角下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的试探性动态治理思考与探索”报告中,从时代背景、实践探索和理论演进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数智创新生态系统与传统创新生态系统的根本差异。他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智创新生态系统试探性动态治理分析框架,并通过横向分析和纵向整合,揭示了治理利基、治理机制和治理过程的内在逻辑。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晶晶助理教授以“创新网络:全球化与智能化的双重变迁”为主题,基于1980-2008年美国上市制药跨国公司的1954条观测数据,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揭示了跨境研发合作集中化对东道国知识创造的抑制效应。研究发现,跨国网络结构洞会强化这一负向影响,而东道国网络可达性与密度则能弱化该效应,为跨国公司优化全球研发网络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新成助理教授在“智能网络韧性:人工智能与供应链结构的协同效应研究”报告中,系统介绍了不同网络类型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连锁董事网络、供应链网络、政治关系网络等多个研究案例,详细阐释了网络结构、行为、关系等元素在重大危机、数字创新等情境下的互动机制。

四川大学商学院杨金玉教授以“人工智能冲击、合作网络断裂与颠覆性创新”为题,基于2015-2023年52.7万余名科技人员的139.4万条观测数据,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冲击对科技人员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冲击可通过促进冗余合作网络断裂与知识重构,正向影响颠覆性创新,而“独狼”程度和职业生涯年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刘勤教授围绕“Supportive or Exhausting: How Resources Synergize in Network Embedding Innovation Process to Improve Sustainability”主题展开交流。该研究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性地构建了“网络嵌入创新过程”系统框架,揭示了有限的财务与数字资源如何与网络嵌入的创新过程协同,从而提升企业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
主题报告结束后,会议展开“创新网络研究组织运作讨论”环节,马荣康、闫岩、喻登科、孙笑明、张晶晶等嘉宾围绕创新网络研究的未来发展、组织机制建设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为创新网络研究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宝贵建议。

闭幕式上,《科技进步与对策》编辑部主任陈福时进行总结致辞,对本次会议的学术价值和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为理解AI时代创新网络的范式转型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亦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本次研讨会内容扎实、讨论深入,与会学者纷纷表示,会议为推动我国创新网络研究在智能化浪潮中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创新网络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创新网络研究研讨会将继续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创新网络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撰稿人:刘国梁
审稿人:彭华涛、刘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