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0
创业学院王如意副教授以“争做学生满意的科创导师”为目标,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老师为要求,不仅指导学生开展科创实践,获得“互联网+”、“挑战杯”、“三创赛”和“iCAN”等国家级荣誉15项,省部级荣誉50余项,还充分发挥在产业、技术、团队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投身科创实践,在2024年5月创办武汉华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11月获批洪山资本首批“拨转股”项目200万立项,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累计完成约1200万元的融资,获得人民日报、长江日报等数十家权威媒体的宣传报道。
一、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探索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华动智造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以船舶行业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发展的新需求为牵引,围绕舰载、船载、机载、车载以及石油石化、水利水电和安全消防等军民融合场景,基于多物理场耦合创新攻克水力部件多尺度精细化设计技术,依托钛合金薄板焊填融合工艺创新攻克高效永磁电机百米水压防护技术,通过聚晶金刚石材料创新攻克介质润滑轴承高承载强耐磨技术,成功研发了介质冷却永磁直驱集成泵组,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实现体积减少50%,重量减轻40%,能效提升8%,原材料成本降低30%,得到中国工程院严新平院士、葡萄牙工程院Carlos Guedes Soares院士等行业顶级专家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中船集团719所、系统工程研究院等用户单位的高度认可,为绿色智能电磁动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以科创产品为载体,助力科技教育人才高质量发展
华动智造团队积极开展科技、教育、人才融合创新探索,以“需求洞察力、科学创新力、团队领导力、技术创造力、资源整合力、社会责任力”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构建了“本科生+研究生+博士”融合,“思政+专业+创业”老师协同的大学生科创团队,基于“技术共创+项目共创+公司共创”循序渐进的师生共创路径,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蝴蝶”保障新模式,实现大学生学业、就业、创业的差异化发展,系统助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依托本项目,指导大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大赛国家特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能源装备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和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等8项国家级荣誉,助力我校学生保送QS前100,中国C9达10多人。
三、以感恩科创为使命,争做环理工大经济圈科创先锋
华动智造团队感恩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感恩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我校创业学院围绕拔尖科创人才培养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一核双擎三融通”的科创实践体系建设,打造了“校+院+企”高效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为科研团队提供系统化科创孵化服务保障。同时,洪山区政府依托环理工大经济圈高质量建设,以“先投后股”创新机制为核心,针对高校初创科技企业推出精准扶持政策:通过前期资金注入缓解研发压力,后期根据企业成长性转为股权投资,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又强化政府对产业方向的引导。政府服务团队通过项目评审给予产业化落地意见,协助对接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和投融资机构,帮扶企业,关心企业,为科技型企业快递成长注入强劲动能。
华动智造团队将常怀感恩之心,科创之责,育人之本,积极探索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以科技创新带动高质量就业,以产业创新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让中国的电磁动力更绿色、更智能、更卓越。
长江日报http://news.cjn.cn/whpd/yw_19947/202502/t5092519.htm
通讯员:桂林
审核: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