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0
姓名:王如意
职称:副教授
邮箱:ruyi618@163.com
个人简介:
王如意,中共党员,副教授,创业学院、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国际注册职业生涯规划师,高级就业指导师,曾任中船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系统主任设计师。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防预研、科研、型号和条保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和湖北省教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的项目;获得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序3)、优秀团队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序9),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序4)和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先进工作者1项;发表核心论文10篇,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共计30余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批海军标2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三创赛”和“iCAN”等双创竞赛国家级荣誉15项,省部级荣誉50余项,其中“互联网+”获得国家金奖。
研究领域:
(1)科技产品创新与创业
(2)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3)科创企业孵化与服务
(4)科创生态系统与体系
教育经历:
2022/09-至今,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
2009/09-2012/03,武汉理工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工学硕士
2007/09-2009/06,武汉大学,工商管理,学士
2005/09-2009/06,武汉理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学士
工作经历:
2018/07-至今,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副教授
2012/03-2018/07,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系统主任设计师
科研项目:
1.湖北省教改项目:基于专创融合的多学科交叉双创特色实践教学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为例,主持;
2.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新需求牵引-文理工融通-双循环驱动”的理工科高校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参与;
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创融合生态环境类“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训练”改革与实践,参与;
4.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科技企业孵化模式创新及对策研究,参与;
5.国防预研项目:XXX技术及应用情况研究,主持;
6.国防预研项目:XXX自动调驳方案研究,主持;
7.国防预研项目:考虑安装条件的XXXX等XXXX设计优化计算研究,主持;
8.国防科研项目:XXX监测系统,主持;
9.国防科研项目:基于复杂XXX系统的XXX仿真评估,主持;
10.国防科研项目:面向XX数字试验的XX管网系统耦合XX燃油系统仿真评估,主持;
11.J委装备发展部“HY”行动:低噪高效无轴封集成电机驱动离心泵,参与;
12.武汉洪山区科技专项资金“拨改投”立项:介质冷却永磁直驱集成泵,主持。
代表论文:
[1]王如意,兰卫红,周静静等.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一核双轮三链”模式构建——基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国奖项目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3.
[2]王如意,兰卫红,韩冰等.双创教育升级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数字化转型“蝴蝶”模式——以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3,14(1):88-96.
[3]王如意,兰卫红.双创教育升级背景下高校师生共创模式的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04):123-131.
[4]李春梅,王如意.研究生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三重维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5):141-145.
[5] Feiran Guo,Ruyi Wang.Construction of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del for catering industry during 2019-nCoV situation based on text mining[A]. 202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Model Engineering (ICEMME). Chongqing,2020,830-833.
[6] Lvcheng Li; Jialong Xie; Ruyi Wang,et al. The Partner Selection Modes for Knowledge-Based Innovation Networks: A Multiagent Simulation[J]. IEEE Access,2019,07: 140969-140979.
[7] Yijing Li, Bing Han, Ruyi Wang.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Hubei Provi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vention Patent[A]. 2021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Service Sciences (ICMSS 2021).2021, 106-112.
代表性授权发明专利:
[1]王如意,曾浩轩,崇静雯等.一种异形带角钢的多壁面航煤舱清洁与检测装置及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ZL202410198258.0.
[2]王如意,赵海洋,韩冰等.一种图书馆用借还书无人车、系统及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ZL202010962099.9.
[3]王如意,臧国驹,刘旭,郁梓涵,李春梅等.用于输油管道消静电管非拆除状态下的清洁装置和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1536321.4.
[4]王如意,郑明涛,邹岩东,何缘缘等.一种智能中药粉末抓取和分包无人车及其工作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ZL2022 1 0259184.8
[5]王如意,独佳颖,李华庆,何缘缘等.一种使用车载机械手臂控制的桥墩检测装置及控制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 115201192 B.
[6]王如意,杨凌,韩冰,赵海洋,陈志军等.基于图书馆动态空间基础的图书高精度抓取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ZL202011118068.1.
[7]王如意,杨凌,赵海洋,韩冰,熊勇.一种用于图书馆的图书自动存取装置和存取方法[P]. 中国发明专利:ZL202010564867.5.
[8]王如意,韩冰,杨凌,赵海洋,王裕,等.一种高校智慧图书馆系统[P].中国发明专利:ZL202010565536.3.
[9]王如意,韩冰,杨凌,赵海洋,施禾羽子.一种全自动图书加磁、分类还书柜[P].中国发明专利:ZL202010430815.9.
[10]王如意,王桢,陈诺,王裕等.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P].中国发明专利:ZL202010301049.6.
[11]王如意,孔杰杰,杨凌,王裕等.一种远洋漂浮式风浪互补发电浮式基础[P].中国发明专利:ZL202010300420.7
[12]王如意,何迪,吴清月等.一种预制型桥墩全方位结构检测及养护平台[P].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1153404.0.
[13]王如意,李泰,何缘缘.何迪基于智能还书柜和取书装置的取还书系统及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20211z1123.
[14]王如意,何缘缘,李泰,秦彤旭.一种基于订单式的图书馆图书借阅的配合装置及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20211z0849.
所获奖励:
个人奖励:
[1] 2024年,第十八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4年湖北高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湖北赛区优秀指导老师;
[2] 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序9);武汉理工大学优秀“就业推荐人”;
[3] 2022年,第九届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序4);
[4] 2021年,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组织奖先进个人;
[5]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作者;“2020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6] 2016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序3);
[7] 2015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优秀团队。
指导学生双创竞赛获奖:
[1]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银奖1项;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铜奖;2024年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创业计划赛道全国一等奖1项;第17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第十三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造大赛国家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湖北赛区省一等奖1项;第十八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 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银奖1项、铜奖1项;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国家三等奖1项;第十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造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
[3] 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1项,省金奖1项,省铜奖3项;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金奖2项;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金奖1项;
[4] 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1项,铜奖1项,省金奖2项,省铜奖3项;
[5] 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1项,省铜奖2项;第十四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优秀指导老师;2020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及厦门促进金砖工业创新合作大赛,国家三等奖1项。
招生就业和深造情况:
团队建设理念:
课题组以“需求洞察力、科学创新力、团队领导力、技术创造力、资源整合力、社会责任力”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构建了“本科生+研究生+博士”融合,“思政+专业+创业”老师协同的大学生科创团队,基于“技术共创+项目共创+公司共创”循序渐进的师生共创路径,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蝴蝶”保障新模式,实现大学生学业、就业、创业的差异化发展,系统助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
主要招生方向:
热忱欢迎创业管理、工商管理等经管类以及计算机、艺设等理工类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就业发展情况:
累计推荐学生入职中船701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院,华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海康威视等著名企业达15人。
学业深造情况:
通过创新创业竞赛与实践,助力学生保送QS前100,中国C9达2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