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管理

学生工作

【暑期社会实践】创业学院“同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与哈萨克族老党员共话初心

发布时间:2025-07-14

 7月13日,创业学院“同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完成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瞻仰活动后,于返程途中与一位哈萨克族老牧民展开了一场跨越民族与代际的红色对话。这场偶遇,让“行走的思政课”在天山深处有了更生动的注脚。

 这位名叫哈力木别克的老人已入党四十余年,曾担任当地牧业生产队队长。他头戴毡帽,身着布衣,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看到实践队队员,老人脸上露出了亲切笑容。他用略带生硬的汉语夹杂着哈萨克语,缓缓打开话匣子,回忆自己入党时才二十出头,当时心里就想着要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哈力木别克老人提到,那时牧业生产队条件艰苦,牧民们生活不易,他作为队长又是党员,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某年冬季遭遇特大暴雪,众多牧民羊群被困,他迅速组织党员突击队,迎着刺骨寒风,在齐膝深的积雪中挨家挨户转移羊群。说话间,他下意识地抬手抚摸胸前的党徽,手指在金色的镰刀锤头图案上轻轻摩挲,仿佛那是他最珍贵的宝物。

 哈力木别克老人表示,作为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在担任队长的那些年里,他始终将牧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改善牧民居住条件,他带领牧民们一起搬运建材、修缮房屋;为促进民族团结,他经常组织不同民族的牧民开展交流活动。每次调解矛盾时,牧民看到他胸前的党徽,总会多几分信任与敬重。即便后来不再担任队长,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仍是佩戴党徽,这已成为刻进骨子里的习惯。

 实践队队员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那枚在夕阳下闪闪发亮的党徽,成了天山深处最动人的风景。哈力木别克老人用四十载每日佩戴党徽的坚持,用无数件为人民服务的实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以老一辈党员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场浸润心灵的 “行走的思政课”,已然镌刻进实践队队员们的记忆深处,化作激励他们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

通讯员:李婉青 叶尔能·塞山阿里 贾英迪

审核:艾靓

地址: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大创园立行楼6楼 电话:027-87888420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

  • 学院官网

  • 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