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说·优秀学子】郭非然——青春向党,实践为先

青春热血洒田野,扶贫振兴报祖国。我是中共预备党员郭非然,来自创业sy1801班,也是泽农志愿服务团队的队长。我与田野的缘分始于2019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延续于创新创业比赛,科技扶贫与乡村振兴一直是我大学四年不断探索的主题,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怀揣着这样的理想与信念,我基于专业优势,将青春热血洒向祖国的田野。

第一个脚印,我留在了周铺村农民孔叔家中。

2019年,我带领团队成员,来到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开始了以科技扶贫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一个月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3个村、11家农业企业,调研了63家农户,发现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产业兴旺,要实现产业兴旺需要农企活力,但是传统农企效益低下,制约了农企的发展活力,成为卡脖子难题。同时,我们也近距离地与农户接触,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于是我们遇到了孔叔。他笑着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生活:每天2点起床去十几公里外的肉联场买肉,5点开始给村民送桶装水,然后马不停歇地整理农村淘宝快递。当我们问及政策补贴,他坚定的告诉我们,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即使不能为国家做什么大的贡献,也要努力生活,将补贴让给更需要的人。孔叔的故事令我动容,也激励着我探索更多土地上可爱的人的故事与生活。

第二个脚印,我留在了创新创业比赛的舞台上。

面对社会实践中发现的乡村痛点,我带领泽农团队抓住“人、项目、环境”的矛盾,通过赋能农企“高科智”,赋能农民“科企职”,赋能乡村“科学治”的科技赋能,探索协同、开放、共享的“产学农”合作体系,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产业联动、公益捐赠”运营模式,使得农企转型成高企,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公益援助带动兴农,党员能人作用凸显。

在两年的努力下,团队为当地农企引进专家实地指导150人次,申请了27项国家专利,推动科技成果12项;帮助农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建立了职业素养培训体系、培训课程设计体系、组织学习体系、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四个农民培训体系,开展20余次培训;同时帮助农村农企培养了9位新党员或预备党员,其中有6人已成为技术能手和经营人才,成为了农企发展的领头雁。

 

第三个脚印,我想要留未来规划的道路上。

三年来,我积攒了太多对于土地的情感,我深刻地意识到,乡村振兴的希望在于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奋斗,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就是我追逐理想最好的实践基地,在这里经风雨、历磨难,才能更好地长才干、知国情、解民意、促发展。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将扎根在祖国大地,在平凡奉献中践行初心使命!